高烧40℃浑身疼!3类药别瞎吃,黄金48小时错过可能引发肺炎!
“高烧到40℃,浑身像被车碾过,一动就疼,连骨头都在叫唤!”最近不少人中招H3N2型流感,症状来得猛、走得慢,整个人像被扒了层皮。H3N2再次卷土重来,比你以为的更凶狠。
“高烧到40℃,浑身像被车碾过,一动就疼,连骨头都在叫唤!”最近不少人中招H3N2型流感,症状来得猛、走得慢,整个人像被扒了层皮。H3N2再次卷土重来,比你以为的更凶狠。
一夜之间,朋友圈被“高烧40℃,全身疼得下不了床”的消息刷屏。2024年冬天,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又来了。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,感冒药柜台前排起长队。有人一觉醒来,体温计直接飙破40℃,全身像被卡车碾过。发烧、头痛、咳嗽、肌肉酸痛,这些症状比普通感冒更凶猛。
肺炎是指终末气道、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,可由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引起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咳嗽、气促、呼吸困难等。
11月15日,据央视新闻客户端:秋冬季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段,当前流感病毒、鼻病毒、肠道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致病病原体。
孩子有这 3 种表现,不是感冒,可能是肺炎
近日,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在一个月内接连收治了5例因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导致眼内炎的患者,其中一名55岁男子因发热后未及时就医,后续出现化脓性脑膜炎和双眼视力丧失,一度面临眼球摘除的可能。专家表示,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初期表现与普通感冒较为相似,但细菌可经血液扩散
前两天,一个三十岁的外卖小哥,因为高烧一天没缓过来,拍了个CT,肺已经大片“白”。他自己都懵了:“昨天还好好的,不就是感冒吗?”医生盯着片子叹了口气:“这不是普通感冒,是腺病毒肺炎。”
最近H3N2甲流是真的来势汹汹,身边不少人被突然“撂倒”:前一天还正常上班、上学,第二天就高烧直逼40℃,浑身肌肉酸痛到不敢翻身,头痛、咽痛像被针扎,有的还伴着呕吐、腹泻,整个人软得像没骨头,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。国家疾控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,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持
最近不少人吐槽“明明没发烧,却突然浑身疼到起不来”,一测甲流抗原才发现中招了——今年的甲流,正在以“无发热型”悄悄流行,很多人把它当成普通感冒硬扛,结果拖出了肺炎、心肌炎。
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,气温逐渐下降,空气变得干燥,中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。感冒和肺炎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呼吸道疾病,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因此,了解如何有效预防这些疾病,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预防感冒和
然而,对于高龄患者而言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有一种凶险的术后并发症,它看不见、摸不着,但致病率高、后果严重。它就是——术后吸入性肺炎(Postoperative Aspiration Pneumonia, 简称PAP)。
在中国,社区获得性肺炎(Community-Acquired Pneumonia, 简称CAP),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肺炎,依然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。每年,无数人因为这场肺部的“细菌风暴”而住院,经过抗生素的精准打击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,最终
上周闺蜜突然请假,说浑身酸痛、咳得睡不着,以为是普通感冒,扛了3天越咳越厉害,去医院一查竟是甲流阳性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她全程没发烧,要不是咳到胸闷,根本不会去看病。
一位30出头的白领,仅发烧一天,肺部CT就变成了一片“白肺”。这不是罕见病例,而是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现象。真正危险的,从来不是“感冒”,而是你对它掉以轻心的态度。
肺炎的常见类型
2009年11月2日,由全球疫苗免疫联盟(GAVI)、世界卫生组织(WHO)等近百个组织和机构组成的联盟--全球消灭儿童肺炎联盟发起了活动,确定每年的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,目的在于督促政府加强对肺炎的预防和治疗。自此,每年秋意渐深,寒风初起时,我们就会迎来
冬季一到,咳嗽成了不少人的“老熟人”。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、孩子夜里睡不安稳的咳嗽声、老人走两步就喘咳的声音……这些场景让人忍不住担心:“咳嗽这么久,会不会咳出肺炎啊?”这种说法在亲友群、社交平台上流传甚广,甚至让一些人陷入焦虑,赶紧翻出止咳药猛灌。但真相
近日,小张在姐姐陪同下来到浙江宁波市中医院急诊。他称十天前开始胸口闷、偶尔咳嗽,以为是感冒,吃了几天感冒药未缓解,还发起烧,体温最高38.4℃。胸部CT显示其左侧胸腔有大量浑浊积液,压迫肺部引发气胸,不符合普通肺炎特征,当天被收治入院。
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,秋冬季节一到,天气转凉干燥,呼吸道疾病就开始活跃起来。可能很多人都曾经被肺炎“背刺”过,咳嗽了几天,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扛一扛就好,结果一查竟然是肺炎。所以,为了避免这种“小病拖大病”的情况,有持续性咳嗽、脓痰、乏力、高烧不退等不适症状,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